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之际,我院开展了“书香满园·阅读启航”活动,邀请全院师生成为阅读星火的传递者,讲述自己与书的故事,分享阅读带来的感动与成长,让文字点亮青春,让书香浸润校园!下面我们一起来品读!
《重返狼群》
24级数媒国际专业 梅昊文
快节奏的生活,紧凑的日程,就这般,在喧闹的城市生活中,开始走得太过匆忙,逐渐忘记了初衷,也忘记了生命的真谛,如同一只被利欲紧抓在手的风筝,被紧紧束缚住了。
当我打开这本尘封已久的《重返狼群》,便可以跨越时间,去感受一段跨越种群、地域,从天台到辽阔草原的人与狼之间的情谊,在作者李微漪的带领下,我们将触摸那坚如磐石的灵感纽带,理解自由的不可替代以及狼对于骨气和自尊的追求。
一位哲人说:“我们走得太快,是该停下来等等自己的灵魂了。”经历文字对灵魂的洗礼,将冲刷殆尽我们的疲惫和人类对于狼顽石一般的偏见,感受小狼格林的真诚,追寻真实的我们,回到那个放归的日子,理解:原来,爱是放手,予你自由。
《病隙碎笔》
24级美术学(师范)专业 许海诺
史铁生19岁双腿瘫痪,与轮椅为伴;30岁患肾病,离开工作岗位居家修养;47岁确诊尿毒症,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。《病隙碎笔》就是在他确诊尿毒症、接受透析后开始写的。他曾经说自己对残疾的态度是“尊敬”,因为残疾,他正常生活的资格被剥夺了,但却获得了以非正常视角审视生命的能力。
当我们在抱怨命运之时,史铁生开篇第一句便给了我们最深刻而彻底的对命运的阐述。《病隙碎笔》出于病隙,零碎是他最大的特点,“随笔”已是思维的碎片,“碎笔”岂不是碎无可碎。严格来说,这实在是不算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,史铁生的文字像最原始的河流在旷野上流动,没有地势差的胁迫,想往哪流就往哪流。他想到什么写什么,不修饰也不避讳,时而饱含希望,时而绝望;时而自我安慰是幸福的,时而埋怨命途多舛。我认为,这本书适合慢慢读、慢慢品,许多当前的困惑、心灵擦伤可以寻找到了一种解法或是治愈的。
《西西弗神话》
24级环境设计专业 赵文琪
加缪的《西西弗神话》是一本关于荒诞哲学的经典之作。它目前的现有译本并不算少,但其拗口的特质无疑是在黄金屋外竖起的铜墙铁壁,可我们无法否认加缪思考的深刻。
西西弗被诸神惩罚,他不断重复着讲巨石推向山顶这一徒劳的劳作。或许某一日、他终于对此行为产生不解,于是荒诞感就此产生:「人一旦在平庸无奇、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提出“为什么”的问题,那就是意识到了荒谬,荒谬就开始了,而人也就清醒了。」这种清醒搅动了个体关于生命意义思考的静海,形成了无止无尽的漩涡。
「我们都是荒诞的无辜之人。」我们也只是荒诞的无辜之人,无辜之人是荒诞的,是渺小的,是宇宙里万千尘埃的一份子。但正如书中所写「完全没有必要消除荒谬,关键是要活着,是要带着这种破裂去生活。」意义重要,也许不重要,我们站在荒诞的起点,终将从手中滚动的巨石,从这本书中领悟一二。
《百年孤独》
23级动画专业 陈诗磊
马尔克斯用《百年孤独》,为我们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荣枯沉浮,也为整个拉丁美洲书写了一部魔幻而残酷的现实史诗。这不是一本轻松的小说,却是一本读过就难以忘怀的书。
在马孔多小镇,一切都似真似幻:从天而降的婴儿、七年不散的雨、永远年轻的女人……时间像是打了个结,历史一次次重演,而孤独成了每一个角色的宿命。
但也正是在这种命运轮回中,我们看见了人性的复杂与挣扎、爱情的绵长与痛楚、对自由的执着与无力。
《百年孤独》不仅是文学的奇迹,更是心灵的一面镜子。它提醒我们:再宏大的命运,也从一个人的选择开始;再难解的孤独,也值得被看见、被理解。
如果你也曾对生活感到迷茫,不妨翻开这本书,走进马孔多,说不定,就能找到属于你的答案。
24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蒋子为
《百年孤独》书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兴衰史,以一种诗意的语言与恢弘的叙事,揭示了拉丁美洲社会的命运轨迹。作者以马孔多这一虚构小镇为中心,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世界,在神秘与荒诞之间展现出生命的轮回、历史的重复与人的孤独本质。小说中,时间如旋涡般循环往复,家族成员仿佛宿命般重复着同样的错误。他们渴望爱,却注定孤独;追求真理,却终陷幻象。马尔克斯用充满象征的笔触,书写对历史、政治与人性的深刻反思。这是一本需要细细咀嚼的书,它不仅仅讲述故事,更是一面镜子,让我们看见自我,看见时代,看见永不止息的孤独。
